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最终要靠高素质的人才团队去实现。吉林银行新一届党委班子组建以来,强化重才意识,完善爱才服务,营造惜才氛围,创造适宜人才成长的环境,激发其创新活力,最终实现稳健可持续发展。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
党的十九大以来,吉林银行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期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贯彻新时代党的人才发展战略,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不断创新引才聚才机制,实施了一系列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培养新举措---
靠机制激发内生动力,靠人才释放发展活力,确保优秀人才进得来、长得快、用得好、留得住,让“第一资源”迸发出“第一动力”,为把吉林银行建设成为战略清晰、治理科学、内控有效、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流优秀城商行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引才有道,当好人才工作“店掌柜”
人才兴则事业兴,人才强则实力强。
人才既是成事之要,更是兴企之基。通过外引与内育共举,不拘一格选人才,只要是吉林银行发展所需、业务瓶颈急需的人才,主动靠前招纳,大胆引进、专项招录、定向培养,让员工队伍素质显著提升,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吉林银行像经营业务资源一样精心经营人力资源,当好人才挖掘和培养的“店掌柜”,打造人才“强磁场”,形成人才集聚效应。要用一贤人而群贤毕至,做到“筑巢引凤”;发挥人才引领效应,要用一个人带动一片人教会一群人,做到“花开蝶来”;达到人才裂变效应,要充分发挥专家人才的专业素养、先进理念、丰富经验、同业优秀做法,让他山之石成为吉林银行高质量发展的“催化剂”。在社招方面,注重需求导向,精准引才,重要职位、关键岗位人才引入实行“一事一议”,去年以来,持续加大金融科技等专业人才引进力度,通过中组部“博士服务团”金融人才交流项目引进发达地区优秀人才,面向同业市场化引进首席信息官(CIO)、部门负责人等高端专业人才,突出专业治行。在校招方面,提档升级,加大对“双一流”大学毕业生招聘,招聘端口前移,变“请上门”为“上门请”,把好人才入口“质量关”,实施管培生计划,制定管培生培养使用管理办法,首批世界和国内名校30多名优秀管培生(MT)成功入职,优秀人才的不断引进,初步形成“为有源头活水来”的人才局面。
吉林银行将人才视作最宝贵资产,通过打造优秀本土银行品牌、提升员工能力、优化人才配置等措施,将人才培养、引进和梯队建设作为关系全行长远发展的大事来抓,通过事业用人、荣誉留人、激励聚人,不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初步形成了来源广泛、结构合理、忠诚度高的“人才方阵”,员工结构实现历史突破。成立十多年来,吉林银行累计从各高等院校招聘优秀大学毕业生3000余名,其中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占20%,大部分已成为吉林银行各级管理岗位的中坚力量。截至目前,全行共有本科以上学历人员5738人,全行各级管理人员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77.3%,35岁以下管理人员占比22.2%。
育才有策,把好人才培养“方程式”
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
人才不是一种“速生”资源,为适应吉林银行发展新形势,应对新挑战,解决新问题,坚持以发展需求为导向,实施教育培训改革,加大对重点业务、关键岗位和高潜质人才的培养力度。
长远规划,完善机制。在总行成立了教育培训部,把全行员工教育培训提升到战略层面,拓宽培训渠道,丰富培训形式,拟通过工作实践培训、网络培训、外派考察、鼓励自学等多种形式,各类线上线下载体不断延伸,形成持续运行的培训工作机制。逐步建立健全与全行发展战略规划相衔接、与业务发展相适应、与岗位履职能力相匹配的人才成长体系。未来,将择机设立吉银企业大学。
倡导专业,精准培育。全额资助员工考取金融风险管理师、特许金融分析师、注会、审计、律师等资格证书,提高专业水平。激励员工在专业领域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专业、乐业、敬业的人才队伍。积极引入外部智力,邀请国际顶级咨询团队麦肯锡,召开“如何成为好银行”专题报告会。坚持“内培为主、外引为辅”的原则,不断壮大内训师队伍。通过老员工带新员工、业务精通员工带生疏员工,加强对员工的知识、技能、经验等进行全方位培养。
建设梯队,快速成长。开展后备干部人才储备库、核心专业人才储备库、青年优秀人才储备库(即“三库”)建设,为业务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保证内部人才的可持续供给、薪火相传。遵循青年人才成长发展规律,持续开展基层员工成长计划,全面实施致力于青年人才选拔培养的“千人计划”,用三年时间培养选拔1000名青年核心人才,通过专业培训、课题研究、行动学习等方式,激发了青年员工队伍活力,让年轻人迅速成长起来。
为将吉林银行打造成“省内第一零售银行、综合公司银行、特色资管银行、现代数字银行”,实现战略清晰、治理科学、内控有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三个五、一张牌”三年发展规划,吉林银行将在未来着重打造金融科技队伍、风险与信贷管理队伍、支撑零售变革的零售队伍、综合公司金融客户经理队伍和特色资管五支专业人才队伍。为强化人力资源规划、指导和服务职能,提升战略前瞻性和业务支撑能力,探索人力资源“三支柱模型”建设,尝试在部门中推进HRBP(HR业务伙伴),加快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队伍。
用才有心,用好人才管理“孵化器”
生无机巧姿,所贵唯实践。
“筑巢引凤”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要其展翅高飞。干部人才队伍是一个团队的骨干和中坚力量,是经营管理成效的决定因素,对干部人才队伍要求和培养一直是吉林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中之重。坚持“以德为先”,严把政治首关,积极选拔善于解决问题、提升组织效能的专家型、引领型和综合型干部。
突出专业能力,提供优质舞台。树立“专业引领事业”理念,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实现干部使用与业务发展的高度契合。通过公开竞聘形式,选拔优秀风险管理人才,17名优秀员工走上各级管理岗位,在全行引起强烈反响。选拔风险专业人才任村镇银行风险总监。对持有高含金量证书的人才增加“专业技能工资”,鼓励员工专业专长发展。通过整体规划,分类管理,建立和完善专业技术岗位职务系列,逐步设置产品经理、风险经理、信息技术工程师等专业技术岗位职务系列,加速改变高端管理人才、风险管理人才、金融科技人才短缺的局面。
建强选拔机制,注重实绩导向。吉林银行新一届党委班子切实强化党委责任,强化顶层设计、注重多方施策、统筹推进落实,旗帜鲜明地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注重基层经历和实践经验,突出业绩与实干导向。坚持有为才有位,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形成“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的氛围,注重发现和培养选拔高学历、高素质、高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坚持老中青相结合的梯次配备,统筹用好各年龄段干部。选拔经营需要的懂市场、精业务、会管理,且对新知识、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有敏锐性的金融管理人才。近期,共调整提拔了173人次、146名干部,重点引进和提拔了65名学历水平高、实干业绩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45%,40岁以下占比33%。
加强干部交流,促进人才流动。打通青年干部多维度、多层次和跨区域交流渠道和路径,制定挂职交流办法,促进内部人才流动,加强员工多岗位历练,建立重要关键岗位交流轮岗常态化、制度化机制,为青年干部创造到基层任职锻炼的条件和机会,首批10名青年干部已到基层任职。下一步将全面打通岗位序列之间的职业发展通道,探索建立内部管理人才流动机制,多样化职业发展选择,保证核心人才和关键岗位人才的职业发展空间。探索人才交流、使用、锻炼新模式,做好人才横向使用和纵向交流,促进各类人才在流动中成长。
留才有招,做好人才使用“发动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吉林银行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破旧立新,构建激励型留人机制,着力打造“因信仰而执着、因热爱而眷恋、因梦想而奋斗”的精神高地,将企业文化建设融入转型发展的全过程,进一步明晰发展愿景、使命和核心价值观。
深化作风建设,营造良好氛围。坚持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好干部“20字标准”,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把那些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让全行员工心服气顺。树立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导向,做好各级管理人员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激情。把强化政治监督作为从严管理干部的重中之重,建立组织人事、内审稽核、纪检巡察、内控合规、群众监督为一体的干部监督评价体系,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改革薪酬,解除发展束缚。建立由25个等级和58个薪点数组成的基本薪酬薪点体系,加强薪酬内部一致性和公平性,建立起市场对标的动态薪酬调整机制,提升外部竞争性。强化薪酬激励,建立与员工年度表现、荣誉奖励等相挂钩的积分制度,基本薪酬根据个人积分实现晋级晋档,逐步建立奖励积分制度,设置加分项,丰富员工激励方式。建立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绩效管理体系,将银行整体绩效、团队绩效和员工绩效有机结合。公正合理地运用考核结果,通过多样化的考核结果运用,优化绩效考核体系,引入流程规范化、过程透明化、结果数据化和业绩公开化的“赛马机制”。下步将明确岗位准入标准,开展岗位价值和胜任力评估,确定和选拔核心人才。探索岗位聘任制,推行岗位绩效考核体系,使资源向关键岗位和核心人才倾斜。
关爱员工,提升幸福指数。为员工解决实际困难,关爱员工成长,关心员工生活,关注员工身心健康,在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基础上,为员工构建起涵盖企业年金、补充医疗、员工体检、互助基金等多形式、多层次福利保障体系。推进“吉银幸福+”工程,优化异地员工生活补助,未来还要建立员工心理舒缓室,探索更加惠及员工及家庭健康的方式方法,不断丰富员工福利形式,为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团队氛围和福利保障制度,解决员工后顾之忧。
铸造文化,增强发展凝聚力。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加强企业精神提炼,推进企业文化铸造,进一步挖掘企业文化在推动企业发展和激发员工干劲中的引领作用。建立与完善高层与员工沟通的渠道,使行领导能够倾听基层员工的声音,建立董事长—员工直通邮箱,实现与高层管理者的零距离沟通。持续开展“问计硕博”、“问计优秀员工”活动,激发广大员工爱行敬业、干事创业、建功立业的热情。深入挖掘先进事迹,树立身边学习榜样,举办“最美吉行·感动服务”宣讲报告会,塑造共同的价值理念和文化认同。开办“吉行大讲堂”,每一位员工都可以登台演讲,为全行员工搭建了一个展示才华、表达思想的平台。树立榜样引导,倡导各级行每年都开展评选优秀党团员、业务能手、先进员工活动。弘扬正能力,与正能量人为伍,传承爱行为家、艰苦奋斗的优秀传统。树立团队第一、个人第二意识,引导员工将个人的前途命运和企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真、实、严、细、精、进”的工作作风,鼓励对标学习,与高手过招,追求卓越,挖掘和发挥蕴藏在员工中的潜能和价值。初步形成了有目标、有干劲、有追求的环境氛围,为吉林银行发展提供生生不息的价值导向、精神鼓励和文化支撑。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
未来,吉林银行将按照陈宇龙董事长提出的“好银行”的目标,持续深入推进“人才兴行”战略,始终以“求贤若渴”的姿态不断为人才搭建梦想的舞台,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不断丰盈“第一资源”,探索人才发展新路径,打造吉林省国有企业第一流人力资源管理,逐渐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让每一位员工都成为吉林银行更大价值的笃定创造者、事业的忠实奋斗者、改革的坚定践行者、发展的直接受益者,随着更多担当做事的年轻干部和员工脱颖而出,吉林银行“人才兴行”的画卷渐次展开,为我省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贡献力量。
来自新华网